春季祛濕食譜大全
1,、山藥炒萵筍
材料:山藥1根,萵筍1根,,蔥,、蒜適量,水,、食用油適量,。
做法:將山藥和萵筍分別對開再切片,山藥放鹽水里泡一會兒防氧化變色;起油鍋,,蔥蒜爆香,,先放萵筍片炒幾下;加入瀝過水的山藥片同炒;調(diào)入適量鹽,加少量水蓋上鍋蓋煮兩分鐘;最后調(diào)入少量雞精即可食用,。
功效:清熱祛濕,,健脾補肺。
2,、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
材料:可選用懷山藥15克,,芡實15克,炒薏米15克,,炒扁豆15克,,北芪12克,白術(shù)10克,,豬排骨200克,。
做法:先用水浸泡懷山藥,扁豆,、薏米用鍋炒至微黃,,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,芡實,、北芪,、白術(shù)用清水洗凈,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(nèi),,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,,調(diào)味即可。
功效:此湯有健脾醒胃,、去濕抗疲勞作用,,對于脾虛濕重,、精神不振者尤宜。
3,、清炒馬齒筧
材料:馬齒莧,、色拉油、鹽,、姜,、大蒜(白皮)、香油,。
做法:將馬齒莧洗凈,,切成3厘米長,入沸水鍋內(nèi)焯水后撈出,,瀝干水分;蒜子,、姜切末。鍋置旺火上,,放入色拉油,,燒至七成熱,下姜,、蒜末煸香,,放入馬齒莧,加鹽翻炒均勻,,淋香油,,出鍋裝盤即可。
功效: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,。此菜具有清熱解毒,,利水祛濕,散血涼血之功效;適應(yīng)于目翳,、心血管疾病,、腎炎水腫、熱毒瀉痢,、便血、痔瘡出血等,。
4,、紅棗薏米淮山煮排骨
材料:排骨150克、紅棗10克,、薏米30克,、淮山250克、姜片20克,,鹽,、生抽,、胡椒粉、雞湯,、花生油各適量,。
做法:排骨洗凈斬件,以鹽,、生抽,、花生油拌勻備用;紅棗、薏米洗凈,,浸泡30分鐘備用;煮開雞湯,,放入紅棗、薏米和姜片慢火煮30分鐘,,然后放入排骨和淮山中火煮熟,,最后調(diào)味即成。
功效:除了祛濕之外,,薏米還有“美容食品”的稱號,,能夠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,是很多愛美人士所鐘愛的食材,。
5,、炒扁豆煲鳳爪
材料:炒扁豆150克(中藥店有售)、雞腳4對,、豬瘦肉100克,、生姜3片。
做法:炒扁豆稍浸泡,,洗凈;雞腳去甲,,切開,用刀背敲裂,,洗凈;豬瘦肉洗凈,。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(nèi),加入清水2500毫升(約10碗量),,武火煲沸后,,改文火煲約2小時,調(diào)入適量食鹽,、油便可,。
功效:利水化濕、健胃補氣,。鳳爪即雞腳,,中藥扁豆炒后更健脾化濕。其清潤可口,,具有消暑化濕,,利水消腫的功效,,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(yǎng)生湯品。
6,、赤小豆燉鯉魚
材料:鯉魚1尾(1000克以上),,紅小豆100克,陳皮,、花椒,、草果各7.5克,蔥,、姜,、胡椒、鹽,、雞湯,、蔥花各適量。
做法:將鯉魚去鱗,、鰓,,摳去內(nèi)臟,洗凈,。將紅小豆,、陳皮、花椒,、草果洗凈,,塞入魚腹。將魚放入沙鍋,,另加蔥,、姜、胡椒,、鹽,、雞湯,上籠蒸至魚熟后即可出籠,,再撒上蔥花即成,。
功效:行氣健胃,醒脾化濕,,利水消腫,,減肥。
7,、荷葉瘦肉淮山薏米湯
材料:瘦肉300g,,荷葉2塊,,薏米,、扁豆,、蓮子各一把,淮山一根,,鹽,、姜片適量。
做法:將蓮子,、薏仁和淮山清洗干凈,。然后將這三者清洗干凈后,溫水浸泡60分鐘左右,。瘦肉洗凈,,切塊,汆水撈起,;煮沸瓦煲里的清水,,放入所有材料,武火煮沸,,轉(zhuǎn)中小火煲一個小時,,下鹽調(diào)味即可飲用。
功效:荷葉主要功效是清熱毒,、止血和祛濕,。對于春季的寒濕也是有所療效的。再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,、扁豆,,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。